close

 

 

 

八百萬種死法

 

 

 

生活在台北,我常常處於一種「什麼都有,但卻說不出來到底有什麼」這樣的感覺。

 

我們有一整個區塊的百貨公司;有應該是全世界唯一的24小時書店;有曾經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樓;有LV、Gucci等世界名牌的旗艦店。我們有這麼多的東西,但是,扣去了這些殼子,台北的性格在哪呢?

 

台北市對我而言,總是少了點東西。看著人來人往,進出這些代表台北的地標,卻看不到身在台北的人們,散發出充滿台北的味道,感覺就是像從各個地方的形象,拼湊而成的奇妙感覺。日系、美系,還有歐系風格,身為一個台北人的風格就這樣消失了。

 

因此,我開始喜歡紐約。

 

紐約,是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每個人、每件事似乎都有他自己的故事。從街頭籃球、警察偵辦案件到五光十色的時尚演藝界,紐約,就是個華麗的舞台。

上城區,SOHO區,曼哈頓島,布魯克林區,還有華爾街。每個地方都是聽到名字腦中就會有個畫面出來,

 

這個時候,我們總是會看到一個看起來有些衣著整齊,不太花俏,整天這間酒吧那間餐廳到處跑的中年人,這邊喝杯波本、那邊罪惡感跑出來了就喝杯咖啡,之後到了另一間,又忍不住喝了杯啤酒。然後跟你聊些五四三的東西。這個人,也許就是馬修‧史卡德。

 

馬修‧史卡德應該是我看過最沒有偵探樣子的偵探了。沒有執照(很久之後終於拿到了),不敢開槍,整天參加匿名戒酒團體,辦案的方式,也就是不停的不停的找人講話,幾乎沒有任何技巧可言。

 

不過,也就是這樣,讓史卡德變成一個比起福爾摩斯之流的專業偵探來說,更多了幾分人味,而非只是小說裡的一個人物。

 

《八百萬種死法》是說有個女人雇用史卡德來保護他的安全,因為她想要脫離高級應召女郎的生涯。史卡德代替他出面與控制她的人談判,事情卻出乎意料的順利,正當一切結束,女人正要脫離現在的生活,朝新生活邁進的同時,她卻被殺害了。正當史卡德自責沒有好好保護她,開始自暴自棄的時候,她的皮條客卻找上了史卡德,請史卡德找出殺她的兇手。兇手,究竟是誰呢?

 

老實說,這是我看過第一本卜洛克的小說。因為臉譜把這本排在史卡德系列的第一本,就這樣看了起來。對於史卡德來說,辦案的過程,就像是找尋自己所消失的東西,往往事情查一查,就開始思考自己,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少了什麼之類的,也許辦案的過程,對史卡德來說,就是一次又一次找尋自我的旅程。

 

這樣的手法也讓人想到錢德勒筆下的偵探馬羅。接案子的原因,有時候也只是因為一時興起,或者單純想要幫助人,甚至不收酬勞都可以。卜洛克也因為創造出史卡德這個角色,而接下了錢德勒一派冷硬派偵探小說的路子。

 

詹宏志在《偵探研究》中也提到駐市偵探的話題。紐約,就是史卡德的地盤,在這個大都市中,同時存在最糜爛精緻的地區,同時也存在著黑幫混混以及自由藝術家的地方。就如破題的「八百萬種死法」一樣。這個城市的人,有著各種的面相。用各種的死法來比喻這個城市的多樣性,當然是對紐約這個城市最佳的注解,而史卡德,身為這個城市的駐市偵探,自然也成為居住在這個城市居民的樣版:隨時隨地,找尋自己存在的意義,城市給人的印象,不應該是由死硬的建築代表,而應該是居住在其中的居民的所有個人風格集結而成的共同意識,也因為這樣,我們對於那個地方,才會有畫面的呈現,史卡德就是一個最好的呈現,紐約的縮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z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