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酒店關門之後

 

 

除了家與工作,每個人都應該要有一個『Third Place』。

 

這個想法,最早應該是星巴克在提倡的一個概念,除了占去大部分時間的上班跟家庭之外,應該還要有一個地方,用來放鬆心情、跟朋友打打屁,交際應酬之類的。除此之外,上班之後,來到這裡整理心情之後,回家時也不會帶著工作時的情緒,可以好好享受天倫之樂,三全齊美。

 

但是,對於戒酒前的史卡德而言,酒店的重要性,不只是第三順位,或者第二順位。可以說是The First Place吧!而這次的故事,也從酒店開始,從酒店結束。

 

《酒店關門之後》共分為三個事件:

 

1.摩里西酒吧,被兩名蒙面持槍的歹徒搶了幾萬元,而當時史卡德也在場,店主懸賞一萬元找出兇手。

2.小貓小姐酒吧,店主的帳本被偷走了,他們花2500美元的代價雇用史卡德找出兇手。

3.酒吧的常客(哪個酒吧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在哪個酒吧都可以看到史卡德)湯米‧迪樂瑞家中被搶匪入侵,除了偷竊之外,還將他的妻子殺死,但是歹徒被抓到之後,反倒說是湯米自己將他的妻子殺害的,於是,湯米出了1500美元雇用史卡德來發掘真相。

 

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

 

 

這個故事,我想大概是史卡德系列少數中的少數是推理成分大於到處走來走去、問來問去而破案的故事了。也許是因為這樣,對於這本的評價,也高於前兩本《八百萬種死法》《黑暗之刺》。如果《八》書讓我們充分沉浸在卜洛克與史卡德攜手建構出來的紐約黑暗但充滿既視感的溫馨氣氛的話,《酒》書則是讓我感覺到史卡德除了喜歡到處走到處問之外,還有真正的偵探功能存在。

 

除了故事本身,「人」的部分永遠是卜洛克的重點。

 

由於故事的時間是史卡德回憶十年前的故事,因此到了最後,有種雲淡風輕的感覺,但也因為這樣的輕,在我看來,反而有種,「高高提起,輕輕放下」的感覺。從前在酒店談笑風生,非常熟悉又親切的一群人,卻因為這個故事而永遠無法回到過去的美好時光,各奔前程去了。而十年後的現在,史卡德戒了酒,生活不會再被酒精控制,也不用害怕突然暴斃,但是十年前的美好時光,他永遠也不會忘記,就跟這個故事一樣,回憶甜美,儘管過程並不令人特別愉快,甚至難過的要命,不過有酒,總是會改變什麼的!

 

going back to broollyn

 

另外,如果Dave Van Ronk那張《Going back to Brooklyn》多賣了幾千幾萬張的,也許也應該分些版稅給卜洛克才對。專輯之中的《Last Call》貫穿了全書,邊看這本書,一邊聽著這首歌,充滿滄桑的清唱男聲,無盡的惆悵,從歌流到書,再從書中流到歌。誰說,不喝酒就不能醉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z0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